礼佛拜忏
◎ 中恕
讲于2011年6月14日万佛圣城大殿
摘自《万佛城金刚菩提海》
月刊 第495期

这次我不能参加全程的礼拜万佛忏,但每拜一尊佛,都感到法喜充满,因为我深信十方诸佛都在放光加被我们。十分感恩诸佛菩萨的慈悲,怜悯摄受,才有今天的我。我深刻体会到修行是在日常生活(如,穿衣吃饭、言谈、运作洗扫)中。如果没在当下用好功夫,那就是当面错过,浪费光阴。应该如何在当下用功呢?就是做每一件事情,都能够尽心竭力,尽力而为。
我在厨房做工,三句不离米油盐。好像斋堂,一些白色桌子,两年前很新很干净,不知不觉有很多污垢。在法会期间及法会之后,居士都帮忙清洁打扫。经过两三次的清洁,但我始终还是不相信那桌子上的尘垢不能去除。就拿了布及水,无非是多用些力气,就把尘垢清除了,使桌子恢复原样。修行、改过,亦复如是。能用一点心力,心里面的尘垢才能去除。有些人做事马马虎虎,只要做了就算了,有没有彻底做好,佛才知道。粗的,我们能够察觉到行为;那细的,就能察觉到心念。如果能够这样修行,才是下功夫。
礼忏事仪,教导我们发愿、回向。愿以礼佛功德回向;愿满足诸波罗蜜行;愿学习过去、现在、未来诸菩萨修行大舍,破胸出心施与众生,舍六根、舍骨髓,为求法故,入大火坑。今天,只不过布施劳力、精神,我们都舍不得,如何能够谈到大舍?满足诸波罗蜜,并非念念忏文就能满足,而是要真正去做,以欢喜心、柔软心、坚固心去做。还要以信心、慈悲心、大舍心、无有疲厌心,知诸经论,善解世间法;惭愧心,坚固力,供养诸佛,依教修行。这样,心才能住到道上。
《华严经‧十地品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行持。想要满足诸波罗蜜,不妨先研究明白〈十地品〉,真正去实行,才会得到智慧,得到圆解。想想诸佛菩萨,是为法忘躯;而我们是为躯忘法。有人说:“我心有余而力不足,报身弱,体弱多病,有很多困难。”那我自己也是,怎么样来克服呢?
我和我阿姨,同样有药物过敏的问题,一不小心就会死人。阿姨在二十岁左右时,被打一针,马上口吐白沫,倒在医院诊所门口,一命呜呼。我十七岁时,亦不知情被打一针,那么命大,侥幸残存,但是免疫力(功能)很差。过去一生病,或者是感冒,就要躺着半个月,没有力气下床,或者吃东西。有人在我身边咳嗽,就会被感染。每当我生病,就跟观世音菩萨发愿,只要能健康,我愿意做事,帮助道场。原本我好逸恶劳,果然身体好转,再也不敢再懈怠。
现代人生活在恐惧不安当中:第一个就是癌症的死亡;第二个就是食物中毒,食物杆菌或者是动物流感、蚊虫、鼠疫等传染病。无非是害怕死亡。有一天,倒了奶茶喝,旁边的人问我:“你怎么敢喝?那奶茶,有人不喝又倒回去,难道你不怕传染病?”我回答:“不怕,只要自性无三毒,那外毒是不会相应的。”我喝了,到现在还在这里好好的。如果能够将世间法转为出世法,会有快乐的修行生活。我们要深信佛法是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力量。
如果发菩提心,饶益众生,若不幸死了,那也是快乐的事;就算长命百岁,而活在恐惧不安当中,那不也是苦吗?
最后的结论,真正的忏悔就是要改过自新,随时随地都要省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不是合乎六大宗旨,是不是合乎十善业。
六祖大师教我们,无相忏悔能够灭三世罪,令三业清净。他说:“我等从前念、今念及后念,念念都不被愚迷、骄狂、嫉妒所染,从前这些所有恶业,悉皆忏悔。愿一时消灭,永不复起。”这个又跟忏悔偈颂“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;心亡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”一样的意思。万法从心起,心伏罪灭;心识起,就在轮回当中。
有人说:“你说这么多,那你自己呢?”我还在烦恼的中流,但有少许的相应,少许的欢喜心,所以今天提出来和大家分享。修行最大的困难,就是接受别人批评,若能欢喜接受改进,那才是真礼忏。有人不欢喜在厨房做工,害怕人骂;又有人欢喜在厨房做工,欢喜人赞叹。这两个都是人我心。如果能够将人我心忏悔清净,那才算真正立功立德。
浏览1556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