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正知正见,才知道如何修行,首先要懂得七菩提分的法门。

修行,要依照这七种的方法去修
◎宣化上人 开示于香港
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一日
学佛的人,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,有了正知正见,才知道如何修行。首先要懂得七菩提分的法门。
1. 择法觉知:觉知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,要明辨邪正、好坏、是非,要有择法眼,才不致误入歧途;没有择法眼,便很容易掉进深渊里,出不来了。选择佛法,首先要有智慧。
2. 精进觉知:你如果明白了佛法,并且选择了正确的法要,且向前精进去修行,身心昼夜六时勤精进,从不懈怠。身精进即是念佛、拜佛、诵经礼忏等等;心精进是念兹在兹,不起妄想。选择了正法,才不致于盲修瞎练,更要有善知识的指导,才能有所成就,否则,本来想行菩萨道,结果却掉入魔道。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。
3. 欢喜觉知:既然选择了相应的法门就要生欢喜心去精进,不要整天生烦恼,应该不懒惰、不懈怠,很欢喜地去精进用功。
4. 除觉知:欢喜心还不是一个究竟心,更要把它平静下来,除去自己的烦恼无明、一切不良的习气,除掉之后,则能法喜充满。
5. 舍觉知:平静下来之后,连这个“平静”也要舍离,一切都不要执着,“扫一切法,离一切相”,达到“内无身心,外无世界”的境地。
6. 正定觉知:舍了之后,才能生出定力。有正定才有正受。“正定”不是糊里糊涂的定,不要修无心定,纵得无想天的定,也是不究竟的。天福享尽仍然会堕落。
7. 正念觉知:入正定之后,能生出正确的念。有了正念,不会堕落,不会一天到晚打妄想。才能证得“念不退,位不退,行不退”的境界。
讲到这“定”字,修行人都知道禅定,即是“禅那”,是梵语,此译为“静虑”,使妄想停止下来;又叫“思惟修”,思惟便是参,参话头,参念佛是谁;或参悟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。
【编注】恭录自 法界佛教总会 出版《法界唯心-1981年亚洲弘法记行》
